資本弱化避稅案例
案例一:甲公司在S國設立了一個全資子公司A,前期投入資本1000萬美金,接著以信貸形式提供資金2000萬美金,年利率6%,子公司A全年的年收入為900萬美金,成本費用為300萬美金,S國的所得稅稅率為17%,預提所得稅稅率為10%,那么后期提供的2000萬美金以貸款形式還是注入股本的形式在稅收上是否有區別?
案例分析:
(1)以貸款形式:A公司支付利息2000*6%=120萬,作為費用稅前列支,A公司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900-300-120=480萬,應納企業所得稅為480*17%=81.6萬。同時S公司預提所得稅=120*10%=12萬,S國政府合計取得的稅收收入為81.6+12=93.6萬美金。
(2)以注入資本形式:A公司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900-300=600萬,應納企業所得稅為600*17%=102萬。稅后利潤全部返還給甲公司,甲公司預提股息所得稅=(600-102)*10%=49.8萬,S國政府合計取得稅收收入102+49.8=151.8萬美金。
由此可見,采用貸款形式與采用入股方式相比,甲公司可以在S國少負擔151.8-83.6=58.2萬美金稅負。這就是資本弱化的現象,同理,如果利率提高,不斷加大利息抵稅的杠桿作用,就可以獲得更大的稅收好處。
案例二:甲公司在S國設立了一個全資子公司A,A公司利潤為1000萬美金,前期投入資本1000萬美金,假設目前需要注入1000萬美金,則股權投資和貸款投資有何區別?
案例分析:
(1)以貸款形式:假設A公司應向甲公司支付利息1000萬美金,則應納稅所得額為0,稅后利潤全部返還給甲公司,甲公司預提股息所得稅=1000*10%=100萬,甲公司可以得到的稅后利潤為1000-100=900萬,甲公司在S國承擔的稅負為100萬,實際稅負為100/1000=10%。
(2)以注入資本形式:A公司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1000萬,應納企業所得稅為1000*17%=170萬。稅后利潤全部返還給甲公司,甲公司預提股息所得稅=(1000-170)*10%=83萬,甲公司可以得到的稅后利潤為1000-170-83=747萬,甲公司在S國承擔的稅負為170+83=253萬,實際稅負為253/1000=25.3%。
由此可見,甲公司采用加大關聯企業的債資比的方式進行運作,將商業利潤轉化為支付給關聯方的利息,以資本弱化的方式避稅,可以減少子公司的經營利潤,降低整體稅負。
通過以上案例可知,某些公司在利用資本弱化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合理的避稅,但是利用資本弱化避稅也會存在一定的稅收風險,國際經合組織OECD提倡采用兩種方法來對付資本弱化,第一是正常交易,第二是固定比率。在下文中講述。
(掃一掃,獲取更多"財稅資訊"資料)

中財仟易提供公司(工商)注冊、代理記賬、資質代辦、公司變更、解除異常等專業財稅服務,為您解答各種財稅疑難問題。
轉載請注明文章出處:http://www.qiuxunwang.com/news/866.html
文章標簽:
下一篇:開五金店經營范圍應該怎么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