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作為多年會計從業者都很明白,現實的會計和理論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很多時候只能偏向法稅來處理。所以,我們處理一件事以目的為中心,就在稅法的規范下不要讓企業多交冤枉稅。讀懂稅法是財務人員要走的第一步,政策面的信息要及時更新,才好從國稅、地稅、個稅、所得稅等里做文章。在這里我們就充要老好人了,既讓稅法審計通過,也讓老板們贊賞。
在中國,由于稅負過重,作為財務人員,常常不是以會計為目的,而是通過會計的手法為稅務稅收精打細算。但作為一名合法的中國公民,納稅是應盡的義務,逃稅是違法的,而多交稅是不劃算的,在這里我們作為專業會計就會為納稅人謀略出一條兩全齊美的避稅路徑。所以,在納稅之前要明白以下幾個稅收要點,就知道企業如何合理避稅:
一、地稅征收:
1、教育費附加3%;地稅征收2%,每月繳納,等于增值稅額*5%.
2、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公司總人數-已錄取殘疾人數)*1.5%=3749.33*1.5%*公司人數=56.24*公司人數。
3、水利基金,銷售額的0.1--0.12%
4、環境保護費:環境保護費=直接工程費X環境保護費費率。環境保護費費率=本項費用年度平均支出÷(全年建安產值X直接工程費占總造價比例)
二、國稅稅收:
1、增值稅:每月繳納,稅率17%。稅負根據行業致少3%
計算過程:應納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銷售收入*17%-進貨價格*17%
2、城鎮維護建設稅(城建稅):每月繳納,等于增值稅額*5%。
3、土地使用稅:按年度計算,每年5月、11月分期繳納,每期等于土地面積*5/2。
4、印花稅:等于銷售合同金額80%*千分之零點三,加工合同金額*千分之零點五。
5、企業所得稅:每月繳納或按季度繳納,
所得稅=利潤*25%=(所有收入-成本-營銷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利潤分紅)*25%
三、其他費用:
社會五金保險費:工資總額*34.3%
公積金:工資總額*13%
代扣代繳費用:個人所得稅、社保個人部分(11%)、公積金個人部分(9%)
四、成本核算:
一般毛利潤15%-30%左右比較合適,所以費用應該在70-80%。
具體看行業而定
成本主要關注兩塊:工資成本,材料成本。
1、工資成本。
一般就國內的實際情況來說,工業企業職工薪酬占到總成本15%-30%,看資金密集型還是勞動密集型吧,不一樣的。在這里我就拿勞動密集型來說吧,我們要全方面來衡量工資成本就定多少才恰如其分,不能顧此失彼。它和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企業所得稅都有直接的牽連,其實這里還有空隙可鉆的。
比如:勞動密集型企業,它的銷售收入是5000萬元,那80%的成本4000萬元,那15%的工資成本600萬元計提,工資統一對公付個人銀行卡,這樣更合法化,有利管理,省去簽字,如果實際工資超出600萬元的部分就付現金,這部分不用在會計上體現,省去個別員工超3500元要交的個稅。在這里要考慮員工工資必需在城市低保之上,又要讓平均工資在3500元之內,就必需核定公司員工人數,600萬元平均每月50萬元,50萬元/3500元=每月不低于150名合法員工,那我們初步把員工定在150人~200人之間。接下來根據核定范圍人數申報社保費,而申報基數就是全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收入總額的60%%和300%%作為上下限,以中小城市1650元為準,1650元*150人*12月*五費繳費率34.3%=101.87萬元。那繳納五費總額就是101.87萬元。一年結束后還有一次社會保險匯算清激,如果是按工資總額的55%來清激核算,那五費繳費率就是13.72%,600萬元*13.72%=82.32萬元。如此一算成了多交101.87-82.32=19.55萬元,其實,我們不吃虧,因為此費不交企業所得稅還得交,也就是說,如果實交和匯算清繳都是82.32萬元的話,那工資總額只有240萬元(82.32萬/34.3%=240萬元)參與各項核算。那600萬元-240萬元氣=360萬元的工資費用自然結轉為利潤,而企業所得稅=利潤*25%,360萬元*25%=90萬元。一核算一對比發現交五費要比所得稅少交70.45萬元(90萬元-19.55萬元)。
從長遠考慮還帶來多方面的利好,首先,產品成本更貼近真實;其次,能讓員工真正享受到福利,至少讓150名員工參保;最后,就是能順利通過國家部門的審計。
2、材料成本。購入材料時,一定要盡量有進項發票,并把發生的各項費用都核進去,不要讓單位成本太低。最后補充一點,就是作為一般納稅人對于進項發票,特別是材料發票付款時都要對公賬戶轉賬。如有個別其它輔助費用發票,付款時用對公以個的方式付,也一定要對方開據現金收款收據,并蓋有公司財務專用章,才符合稅務審計。
(掃一掃,獲取更多"財稅資訊"資料)

中財仟易提供公司(工商)注冊、代理記賬、資質代辦、公司變更、解除異常等專業財稅服務,為您解答各種財稅疑難問題。
轉載請注明文章出處:http://www.qiuxunwang.com/news/238.html
文章標簽:
上一篇:增值稅發票不認證不抵扣可以嗎?
下一篇:全球富豪是如何避稅的?